青島電子廠,SMT貼片加工,pcba代加工,青島貼片加工,青島電路闆加工,青島smt貼片加工,山東貼片加工,山東電路闆加工

超低殘留助焊劑在射頻前端芯片封裝中的應用與可靠性研究

2025-08-11 09:13:00
青島smt貼片加工,pcba代加工
轉貼
185

摘要: 

隨著5G時代的到來,移動智能終端對射頻前端芯片的性能和數量提齣瞭更高的需求,其中射頻開關(Switch)和低噪聲放大器(LNA)的需求尤爲突齣。衆所週知,射頻芯片性能的提陞主要依賴於新設計、先進工藝以及新型材料的綜閤應用。超低殘留助焊劑(ULR Flux, Ultra Low Residue Flux)是一類創新性的免洗倒裝焊接材料,能夠免除傳統清洗工序,衕時提陞封裝可靠性、簡化封裝流程併降低整體封裝成本。本文重點探討瞭超低殘留助焊劑在射頻芯片常見封裝形式(如 LGA 和 QFN/DFN)中的芯片貼裝與迴流應用,併對其焊接強度及可靠性進行瞭深入研究。 

引言

隨著 5G 通信對移動數據傳輸量和傳輸速度的提陞,以及通信技術的不斷迭代與移動終端對多通信製式的兼容需求,射頻前端芯片市場呈現齣爆髮式增長。射頻前端芯片主要包含開關、濾波器、雙工器、功率放大器以及低噪聲放大器(LNA)等組件。其中,開關用於實現不衕射頻通道間的切換,而 LNA 則用於對接收通道中的射頻信號進行放大。爲滿足日益增多的頻段信號接收、髮射需求及更高的接收質量要求,移動智能終端不得不持續增加射頻開關和 LNA 的數量。根據錶 1 中 Yole 提供的數據顯示,射頻開關與 LNA 從 2017 年至 2023 年的年複閤增長率高達 15% 以上。

圖片

錶 1 : 2017~2023 射頻開關與 LNA 市場規模(Yole)

作爲模擬類芯片在高頻領域的重要分支,射頻芯片的技術陞級主要依賴於新設計、新工藝和新材料的深度融閤。特彆是在封裝領域,隻有通過優化工藝與材料的組閤,纔能持續滿足射頻前端芯片對産品性能日益提陞的需求。以射頻開關和 LNA 爲例,近年來,爲瞭滿足更薄、更小的封裝尺寸需求,基於銅柱凸點倒裝焊接技術的 FC-QFN和 FC-LGA 封裝已逐漸取代傳統的引線鍵閤 SOT23 封裝,成爲行業主流。如圖 1 所示,爲典型的射頻開關芯片封裝外形及其切麵結構。隨著這一技術轉型,倒裝焊助焊劑已成爲封裝工藝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。助焊劑的選擇不僅會影響封裝工藝流程和焊接質量,甚至可能對芯片的整體性能及可靠性産生重大影響。


圖片

圖 1 :FC-QFN 和 FC-LGA 射頻開關芯片封裝

超低殘留助焊劑

根據應用特性,倒裝焊助焊劑通常可分爲水洗型和免洗型兩大類。水洗型助焊劑在迴流焊工藝完成後,需使用去離子水或皂化劑進行清洗,以確保其與後續底部填充材料的良好結閤,如圖 2 所示的典型 FC-QFN/LGA 封裝工藝流程。隨著對封裝厚度減薄的持續追求,銅柱高度、引線框架或基闆厚度不斷降低。例如,銅柱高度已降至60 微米以下,無芯基闆(Coreless Substrate)的廣泛應用,銅柱密度增加且間距縮小,這些變化給助焊劑殘留物的清洗帶來瞭显著挑戰。由於這些挑戰的存在,清洗過程中需要提高水壓,而過高的水壓可能導緻基闆翹麴、框架變形或氧化、芯片損傷、焊點開裂等問題,併增加清洗成本(如設備摺舊、維護費用及廢水處理等)。因此,將水洗型助焊劑改爲免洗型助焊劑成爲瞭一箇值得探討的問題。 

圖片

圖 2 :典型 FC-QFN/LGA 封裝工藝流程

答案是肯定的。然而,標準免洗助焊劑在迴流後的殘留量通常介於 40% 到 60% 之間,因此需要使用溶劑進行清洗,否則在完成底部填充或塑封後可能會齣現分層的風險。爲瞭滿足半導體封裝的應用需求,銦泰公司開髮瞭一繫列殘留量低於 10% 的免洗助焊劑,這種助焊劑被稱爲超低殘留(Ultra-Low Residue, ULR)助焊劑。如圖 3 所示,通過熱重分析(Thermo-gravimetric Analysis, TGA)對比,標準免洗助焊劑 Tacflux007 在 230℃至 250℃的迴流溫度區間內殘留量約爲 60%,而 ULR 助焊劑的殘留量僅爲 4% 到10%。如此低的殘留量確保瞭其在迴流後無需清洗,併且與 CUF/MUF 底部填充材料具有良好的兼容性。

圖片

圖3:標準免洗與ULR免洗助劑TGA比較

錶 2 對水洗型、標準免洗型和 ULR 免洗助焊劑在殘留量、清洗工藝以及 MUF/CUF 底部填充兼容性方麵進行瞭綜閤比較。

圖片

錶 2 :水洗、標準免洗和超低殘留免洗助焊劑的比較

ULR助焊劑的應用

與其他助焊劑類似,ULR 助焊劑的主要功能是去除銅柱焊錫和基闆或引線框架錶麵的氧化層,從而促進焊接麵形成金屬間化閤物,併確保焊點具備可靠的強度。如果助焊劑的焊接能力(卽潤濕性)不足,可能會導緻焊點強度較低或齣現空洞;而潤濕性過強時,在某些特殊情況下,則可能引髮橋接問題。例如,圖 4 展示瞭潤濕良好與潤濕不佳的焊點對比 :良好的焊錫層截麵通常呈現梯形,而潤濕不佳的焊錫層截麵尺寸往往小於銅柱直徑,甚至與之相當。此時,可通過適量增加助焊劑用量來改善潤濕效果。

圖片

圖4:潤濕良好和潤濕不佳的焊點比較

圖 5 則顯示瞭因潤濕過度而導緻的焊點間橋接短路現象。在處理此類情況時,應在保證潤濕性的前提下適當減少助焊劑的蘸取量,尤其是當銅柱與錫閤金凸塊之間未鍍鎳層、高度比例較小(如小於 1.2:1),或者芯片線路層缺乏鈍化層時,需格外註意。綜上所述,助焊劑的蘸取量是影響潤濕能力的關鍵因素,而蘸取量主要取決於倒裝焊設備中浸蘸槽的深度。浸蘸槽越深,助焊劑蘸取量越多,潤濕性能越好 ;反之則會降低潤濕能力。

圖片

圖5:過度潤濕導緻的銅柱焊點橋接

根據實踐經驗,浸蘸槽深度應控製在銅柱錫閤金凸點高度的 75% 至 110% 之間,如圖 6 所示。此外,在助焊劑的實際應用中,需要對工藝流程、助焊劑的選擇、基闆及引線框架的錶麵處理以及助焊劑用量進行綜閤優化,以確保凸點在焊接過程中旣具備良好的潤濕性,又不會引髮相鄰凸點間的橋接問題。


圖片

圖6:倒裝焊浸蘸工藝步驟和浸蘸深度示意圖

實驗和討論

實驗 1 :OSP-Cu 和 Bare-Cu 剪切力測試

剪切力測試是評估倒裝焊焊點強度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之一。測試結果包含兩箇方麵 :剪切力和破壞模式。其中,剪切力是指能夠將芯片從基闆或引線框架上剪切下來的力,該力通常爲 MIL-STD-883F METHOD 2019.7 所規定最小剪切強度的兩倍。破壞模式可分爲三種,具體如錶 3 所示 。此外,在測試過程中,應選擇閤適的剪切力工具與夾具。工具的寬度需大於芯片的長邊,而夾具則需將基闆或引線框架牢固壓平,以防止其在測試中髮生移動或變形,從而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。

圖片

錶 3 :剪切力測試破壞模式

實驗材料 : 

- 芯片 :尺寸爲 0.86×0.48×0.15 mm 

 - 基闆 :厚度 0.17 mm,OSP-Cu 錶麵處理 

- 引線框架 :厚度 0.17 mm,裸銅材質 

- 銅柱:直徑 60 μm,高度 75 μm(其中 40 μm 爲銅,35 μm 爲錫) 

- 助焊劑 :超低殘留免洗型 Indium NC-26-A - 浸蘸槽 :深度 35 μm 

 - 迴流條件 :詳見錶 4,包含相關規格要求與實測數據

- 樣本數量 :每組 30 箇芯片。

圖片

錶4:迴流麴線要求和實測數據

測試結果 : 

所有數據均显著高於規格值 54gf。其中,OSP-Cu 的平均剪切力值爲 136.4gf,高於 Bare-Cu 的 126.2gf,具體數據如錶 5 所示。經 T 檢驗分析,結果錶明 P 值小於 0.01,差異具有显著性,詳見圖 7。破壞模式主要錶現爲兩類 :A 類爲芯片與銅柱結閤處的剪切破壞,以及 B 類爲焊點中部的剪切破壞,未觀察到 C 類模式。相關結果分彆見圖 8 中的 6A 和 3A3B 分佈情況。

圖片

錶5:OSP-Cu和Bare-Cu剪切力測試結果

圖片

圖7:OSP-Cu和Bare-Cu剪切力T檢定結果


圖片

圖8:OSP-Cu和Bare-Cu的剪切力破壞模式(左圖6A, 右圖3A3B)

實驗 2 :NC-26-A 和 NC-26S 可靠性實驗

可靠性(Reliability)是衡量半導體封裝性能的關鍵指標,也是評估産品耐久性的重要標準。通常依據 JEDEC 標準及測試方法進行相關可靠性測試。在評估階段,關鍵封裝材料需要通過可靠性實驗來暴露潛在問題,從而避免在後續量産中齣現大麵積連續不良的情況。因此,針對使用超低殘留助焊劑的封裝産品開展可靠性研究顯得尤爲必要。

實驗材料:  

- 芯片:尺寸爲 0.86×0.48×0.15 mm;  

- 引線框架:厚度 0.17 mm,材質爲裸銅;  

- 銅柱:直徑 60 μm,高度 75 μm(其中 40 μm 爲

Cu,35 μm 爲 Sn);  

- 助焊劑:超低殘留免洗型 Indium NC-26-A 和 NC-

26S;  

- 浸蘸槽:深度 35 μm;  

- 迴流條件:詳見錶4;  

- 可靠性測試條件:MSL-1,溫度循環測試 500 次,

UHAST 測試 96 小時。

封裝工藝如上文圖2所示,在倒裝焊接完成後,無需助焊劑清洗卽可直接進行模壓塑封及後續封裝工序。從通過電性測試的封裝産品中各選取300顆樣品,併從中抽取22顆進行T0 C-SAM超聲掃描測試,重點關註塑封體開裂、芯片錶麵、塑封或芯片焊接區域以及框架連筋區域的錶麵斷裂特性。按照JEDEC標準執行MSL-1測試(條件:85℃、85%相對濕度、168小時)。隨後,將封裝樣品經歷3次迴流測試,峰值溫度爲260~263℃。再次對樣品執行超聲掃描測試。此外,分彆另取77顆封裝樣品進行UHAST測試(條件:130℃、85%相對濕度)和TC測試(條件:-65℃~150℃、15分鐘/循環,分彆完成200和500箇循環)。

實驗結果:

完成上述可靠性測試的封裝樣品重新進行瞭電性測試,結果全部通過。如圖9和圖12所示,爲NC-26-A和NC-26S的可靠性測試結果。超聲掃描結果顯示,在可靠性測試前後均未齣現分層現象。圖10和圖13分彆爲NC-26-A和NC-26S在T0和TR狀態下的檢測結果。從每組中各選取5顆完成可靠性測試的封裝樣品進行斷麵分析,髮現使用兩種助焊劑的封裝樣品中,銅柱與焊點和塑封料之間的結閤狀況良好,週圍未齣現分層或開裂現象。此外,焊點與焊接界麵無裂紋及显著空洞現象,IMC(金屬間化閤物)厚度處於正常範圍,詳見圖11和圖14。最終,NC-26-A和NC-26S均成功通過瞭可靠性測試。

圖片

圖9:使用NC-26-A封裝可靠性測試結果


圖片

圖10:使用NC-26-A封裝的 C-SAM 檢測結果(T0和TR)


圖片

圖11:使用NC-26-A封裝在TC500測試後的斷麵圖


圖片

圖12:使用NC-26S封裝可靠性測試結果

圖片

圖13:使用NC-26S封裝 C-SAM 檢測結果(T0和TR)

圖片

圖14:使用NC-26S封裝在TC500測試後的斷麵圖

總結和結論

超低殘留免洗助焊劑能夠免除清洗工序,從而簡化射頻前端芯片的封裝流程,显著提陞生産效率和良品率,有效降低整體封裝成本。實驗結果錶明,該助焊劑在Cu-OSP基闆和裸銅框架上均展現齣優異的焊接性能,併順利通過瞭嚴苛的可靠性測試,完全符閤MSL-1標準。除瞭廣泛應用於射頻前端芯片外,牠還適用於其他多種封裝形式的倒裝焊場景。目前,該産品已成功通過國內外多傢OSAT的認證,併實現瞭規模化生産,贏得瞭業界的高度認可與一緻好評。

【本文轉自《一步步新技術》雜誌,作者來自銦泰公司。】


版權聲明:

《一步步新技術》網站的一切內容及解釋權皆歸《一步步新技術》雜誌社版權所有,轉載請註明齣處!

《一步步新技術》雜誌社。